“魏则西事件”,引发了百度历时23天的整改。整改要求包括,“立即全面清理整顿医疗商业推广服务,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,必须严格依法规;改变竞价排名机制,不能仅以给钱多少作为排位标准;进一步建立完善网民权益保障和赔付机制”。
5月31日为此次整改的时间限期。
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,百度在此次整改中,具体做了哪些改变?是否能改善“魏则西事件”中出现的问题?对于日常生活与经济生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这些或许是公众关心的。
在这场整改中,百度积极配合国家网信办的诚意,全面完成了整改要求。根据披露的资料显示,百度在整改期间“已经对全部医疗类(含医疗机构、医药器械、药品等)机构的资质进行了重新审核,对2518家医疗机构、1.26亿条推广信息进行了下线处理”;“严格控制商业信息,每页面比例不得超过30%,总数量不得多余4个”;“对商业推广信息逐条加注’商业推广’字样,予以风险提示”。
百度推广的新政与潜在的忧虑
毫无疑问,百度在此次整改上,积极落实了网信办等主管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,表现出了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。风险提示,意味着管理成本的提高;控制商业推广数量与比例,不仅意味着商业收入的减少,还意味着大量的商业违约。
这些整改的实现,的确满足了公众在“魏则西事件”后的呼吁,但整改带来了后续影响,却令中小企业从业者感到忧虑;同时仅凭百度一家的努力,就能产生公众期望的效果,依然存疑。
“风险提示”,这项整改结果,是最值得肯定的。风险提示,有助于提升网民在搜索引擎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意识。目前,中国的网民数量已接近7亿,庞大网民数量的背后是网民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。网民所具有的获取、分析、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是有差异的。这使得只有部分媒介素养较好的网民,能够分辨网络上的信息,而不是一味的相信网上说什么,就是什么。
“改变竞价排名机制”,据了解,百度纳入了信誉度的科学算法,将搜索价值进一步提升,可以肯定地说,这项整改结果,是令人满意的。然而,网站在搜索引擎页面上的排序,不仅受到百度设定的搜索算法的影响,也受到第三方搜索引擎优化(SEO)的影响。“综合排位机制”的推出,SEO企业的潜在业务需求量大增加,或成这一机制的赢家。在网站推广中降低“竞价排序”的权重,其实仅是“魏则西事件”后的一种道德正确。从逻辑上,降低竞价在排序中的权重,与给公众提供值得信赖的网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尤其在专业知识领域,百度仅是一个搜索引擎,其并非具有专业知识的权威机构,不具备提供专业评估的能力。所谓的“综合权重排序”,依然需要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提供数据支持,不然,百度即便在大数据领域有所建树,没有权威数据,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“控制商业推广数量与比例”,从经济学角度,对百度、大多数中小企业、部分用户而言,这项整改结果,或是三者均输。随着推广政策的调整,百度将大幅减少推广席位,根据目前的新政,据测算,或将减少70%。百度在推广费用的锐减,是显而易见的。但这一锐减,还意味着,有许多中小企业将不再有机会在百度的推广平台上,实现流量获取。这使得这部分企业,不得不通过通过SEO公司,或转移至其它平台实现流量获取,或将因大量企业转移,引发其它渠道流量价格的提升,进一步增加中心企业流量获取成本。在这个过程中,其他流量平台或将成最大赢家。
同时,对于用户而言,如果推广提供的信息比一般搜索显示的条目更具价值,那么显示十条也并没有什么问题。所以,关键不在于显示数量和比例,而在于显示的条目本身,能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。
百度推广商业模式无问题,关键在于适用领域
世界最早的印刷报纸《威尼斯早报》出现在十六世纪的威尼斯。报纸编辑者,向当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提供商品原料产地、销售市场以及有关交通、政治、军事等信息,并从中收取费用。这份促进了信息传播的报纸,为威尼斯当时的商业繁荣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现代社会,搜索引擎的角色,类似当年威尼斯的那份报纸。从经济学角度看,供求双方信息匹配程度越高,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,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越高。在这个过程中,信息匹配者,通过为供求双方进行信息撮合,赚取费用。这成了包括Google、百度在内的搜索引擎,收取推广费用的商业逻辑基础。
商家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,在百度搜索平台上进行商业推广,而搜索相关关键词的用户,又对商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用需求。百度推广为两者实现了供求信息匹配,匹配费用由商家支付。这样对多方有利的商业模式,却最终引发了全民的公愤。问题的关键,在于百度推广是有适用范围限制的,这种模式在专业领域的商品服务交易中是不适用的。
在百度推广中,有个内在逻辑,商家对自己的产品越有信心,则愿意在推广上投入更多的费用。但这里有个前置条件,即用户对商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有评估能力。如果用户没有评估能力,商家的信心是无法得到验证的。
可惜的是,在专业领域的商品服务交易中,存在着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,一般用户没有办法对产品效果进行评估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本质,是交易双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造成的,不是信息没有匹配造成的。比如引发“魏则西事件”的医疗领域,百度推荐了的医院,百度除了审核资质,本身也无法判断更多,在专业领域,大数据未必有权威数据靠谱;而用户也没有能力去辨别医院的优劣,治疗方式的适用性。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交易过中,百度与用户,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,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,易造成损失。
但如果把领域,换到3C产品、日用品领域,百度则完全可以根据用户使用反馈的数据去判断粗略的优劣;用户可以在较低的知识门槛下,对比各类产品适用性。几乎不存在因专业知识原因,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。
此次调整中,百度引入用户评价体系,正是对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的极大弥补,可以说,百度的这一举措,已经超出了信息搜索本身的职能,更是充当了信息监测与优化的功能。这也为用户在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提供了更好的保障。同时,建立完善用户保障机制,10亿元保障基金为用户使用提供了强大的后盾。
这轮整改结束,好学生百度,应该能够高分过关。但从长远发展而言,本次整改依然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。
毫无疑问,这次百度以放弃大量商业利益作为条件,承担起了或许并不应该完全由它承担的社会责任。其在整改的诸多措施,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,使得国内其他搜索引擎同行纷纷跟进效仿,进一步规范了搜索引擎行业。
在这个信息时代,公众其实很难离开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。愿在这场风波之后,我们能拥有一个浴火涅槃的百度。
作者是《中国企业家》、《彭博商业周刊》前科技主笔